一.啤酒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
1.準確的說國外啤酒進入中國市場是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的。據(jù)記載中國古代就開始釀制"啤酒"了。"傳入"中國的用詞并不恰當(dāng)。
2.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后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
3.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chǎn)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xiàn)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4.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xiàn)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1914年哈爾濱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廠;同年北京建立了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出現(xiàn)了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的前身)。
5.1958年我國在天津、杭州、武漢、重慶、西安、蘭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資新建了一批規(guī)模在2000噸左右的啤酒廠,成為我國啤酒業(yè)發(fā)展的一批骨干企業(yè)。
6.到1979年,全國啤酒廠總數(shù)達到90多家,啤酒產(chǎn)量達33萬噸,比建國前增長了50多倍。然而,我們啤酒業(yè)真正的大發(fā)展發(fā)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國的啤酒工業(yè)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xù)增長。
7.80年代,我國的啤酒廠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國大陸啤酒廠家發(fā)展到813個,總產(chǎn)量達654萬噸,僅次于美國、德國,名列第三,(到1993年躍居第二)。
8.短短十年,我國啤酒廠家增長9倍,產(chǎn)量增長16倍,從而我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啤酒大國。河南賈湖村遺址發(fā)現(xiàn)的9000年前酒精飲料卻與現(xiàn)代啤酒成分有些差異,據(jù)記載,19世紀末啤酒開始傳入中國,那時人們還將它稱為“皮酒”,過了幾年才有人制造出“啤”這個形聲詞。
9.美國波士頓大學(xué)考古學(xué)系教授朱莉·漢森表示,中國考古遺址證實中國釀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這是令人激動不已的事情。
10.但依據(jù)當(dāng)時石器時代的生產(chǎn)條件,這種酒精飲料的釀造技術(shù)不完善,或許這種早期釀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個偶然發(fā)現(xiàn),有可能石器時代的人類將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內(nèi)進行儲存,存放長時間后水果即發(fā)酵產(chǎn)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讓人們意識到這種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飲料。
11.但是,釀酒史跨越數(shù)千年歷史,究竟中國最古老的釀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釀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學(xué)家進一步商榷研究。
12.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
13.《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yīng)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
14.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
15.故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jù)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
16.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古代外國的啤酒釀制過程中,有兩道工序,其一是浸麥(促使其發(fā)芽),其二是麥芽的浸漬(使其糖化)。
17.在我國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釀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這種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飯中的方法更為古老。
18.在北魏時極為盛行,即先將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飯,再開始發(fā)酵。現(xiàn)在就出現(xiàn)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用曲釀酒,浸曲法可能是繼承了啤酒麥芽的浸泡的傳統(tǒng)作法,即兩者是一脈相承的。
19.我國用蘗釀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漬蘗。讓其自然發(fā)酵。后來發(fā)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樣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發(fā)酵力不強,可能酒曲本身就是發(fā)酵原料;后來,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發(fā)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鮮的米飯,釀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
20.這樣曲法釀酒就淘汰了蘗法釀醴??梢韵嘈?,蘗法釀醴這種方式在我國的釀酒業(yè)中曾經(jīng)占據(jù)過重要的地位,甚至其歷史跨度還超過了目前的酒曲法。
21.按現(xiàn)行國家產(chǎn)品標準規(guī)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 經(jīng)酵母發(fā)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
二.酒分別在什么時候從中國傳到外國的
1.中國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糧食釀酒了,但當(dāng)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shù)之后才開始釀造白酒。
2.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陳釀,并添加有香料和調(diào)色的焦糖等,故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
3.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請采納或點贊支持,給我更多助人的動力!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三.中國人喝啤酒的歷史
啤酒于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jù)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
四.中國酒文化起源啥時候了
1.酒仙劉伶在其《酒經(jīng)》中,將釀酒歷史追溯到夏朝,其實還可往遠推算。據(jù)《史記·夏本記》記述:帝中康時,守四時的羲氏、和氏就有飲酒的嗜好。
2.而其祖先是帝堯時派去定四時的,歷經(jīng)五帝近百年時間。由此推斷,釀酒業(yè)產(chǎn)生于這個時期,發(fā)源于中原,逐漸發(fā)展到四夷,而到周朝初期,釀酒技術(shù)完全成熟,并已形成分類。
3.《詩經(jīng)·風(fēng)·七月》記載:“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薄斗ツ尽吩唬骸胺ツ居谮?、釃酒有衍。
4.”這里講的是釀酒所用的原料:如棠棣、芹菜、山棗、豆類、稻類、黑黍和稷等。這些酒是冬季釀造,春季成品,酒質(zhì)極好,酒度較高,甘甜醇正,而上等的酒則由黑黍和郁金香草釀制而成,所謂白酒。
5.另一類酒工藝極簡單,只需發(fā)酵一夜即可飲用,僅為解渴,不會醉人,叫做“一宿酒”,所謂甜酒。可以猜測,古人釀酒是由發(fā)酵時間長短,選料好壞來決定酒質(zhì),無蒸餾工藝,但需過濾。
6.過濾的方法是先將釀好的酒沉淀,然后在器皿上面放個竹筐,里面再放些茅草、艾蒿之類,將酒倒入筐里,便慢慢濾澄,經(jīng)過濾后的酒裝入酒罐中可長時間貯存。
7.酒罐是由圭玉制成。至于酒器更是種類繁多,參差不等,有木制、竹制或陶制。上講究的還得說用犀牛角或青銅器制成的酒具。
8.外形有似獸頭或獸形,有三足或四足,有圓形或方形,有兩耳或提手,有的還有蓋并附有小勺。后兩種酒器盛行殷、周。
9.而使用時還要因場合而定。各類酒具因制作材料和工藝而異,分別叫籩、豆、爵、鼎等。飲酒更是其樂無窮,自古就有暢飲通宵,不醉不休的場景。
10.《詩經(jīng)·湛露》:“厭厭夜飲,不醉不歸?!薄对娊?jīng)通論》認為:“醉以酒,飽以德。飲其酒而醉;受其恩德至多,又如飽餐后之滿足。
11.《詩集傳》認為:“是以既醉既飽,而福祿之來,反覆而不厭也?!惫糯€有一種特殊的飲酒方式:除夕時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中,正月初一取出,全家人朝南方飲酒,寓意春風(fēng)送暖到人間,預(yù)祝一年的好運氣。
12.飲酒的順序自少至老,幼的先喝,年齡最長后喝。顧況詩證:“手把屠蘇讓少年。”蘇軾詩曰:“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13.”王安石詩亦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若論中國文化,當(dāng)從詩酒說起。幾千年來歷史縱橫,文明傳承。
14.才子名士,佳人倩影在觥籌交錯中,文墨相會,遺下無數(shù)恢弘巨著、絕句名篇?;蚪杈茲渤?,或舉杯暢飲,既有豪氣甘云,義薄云天,也有顧影自憐,黯然傷懷。
15.然而每一種都是一曲長歌,一卷名詩,一抹艷影,都是鑲嵌在中華文化明鏡里的一串閃耀著璀璨芳華的珠貝。 從李白舉杯邀明月,到蘇軾把盞問青天;從文君當(dāng)爐賣酒,到貴妃醉酒牡丹花下。
16.詩與酒醞出了泱泱中華獨特的文化魅力。嘗有聯(lián)云:“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保傅恼窃娤衫畎?。
17.他是詩中名士,酒中佳客。他舉杯當(dāng)歌,無酒不詩。他曾唱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急呼,也曾道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真諦。
18.他的作品便是詩酒文化的完美結(jié)合。所以中國古老的文化也是詩酒的文化。 杜甫曾言“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19.”陸游也說“酒是治愁藥,書是引睡媒”無論開心與否,犯愁也罷,這酒這詩都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diào)劑。 曹操自問“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20.”范中淹卻說“酒入愁腸,化做相似淚。”對酒,原來也有不同的解讀。然而這酒卻還是原來的酒。酒的魅力竟也在于能夠使他們因人而異的勾畫出不同的著作和詩篇。
21.那究竟是酒賦予了人靈性勾勒出快意人生,還是人為這酒所沉醉翻覆出錦繡文章呢?或者二者皆是。 我們歷數(shù)中華文化五千年。
22.寫詩酒的詞句不下千萬。從屈原、宋玉、王維再到薛濤、道韻,每一個都曾經(jīng)為詩而沉醉,為酒而狂歌。中華的文化,難道不是詩酒的文化嗎?
23. 文君、西鳳、茅臺,縷縷清新淡雅,悠遠深長。馥郁的酒香驚擾了古人,所以譜出了中華文化美妙的一頁。而今,我們也銘記這詩酒的文化陳年的佳釀。